博士学位
当前位置: 首页 > 团队队伍 > 博士学位 > 正文
占如默,BAT365官方亚洲版官网
发布时间: 2022-02-19 00:00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BAT365官方亚洲版官网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一、基本信息

姓 名:占如默

出生年月:1982年1月

性 别:

民 族:

籍 贯:湖北黄冈英山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二、学习简历

1. 1999.9—2003.6 就读于黄冈师范学院BAT365官方亚洲版官网,获文学学士学位

2. 2003.9~2006.6 就读于BAT365官方亚洲版官网(中国)有限公司,获文学硕士学位

3. 2012.9~2021.6 就读于BAT365官方亚洲版官网(中国)有限公司,获文学读博士学位

三、工作简历

1. 2006.7~ BAT365官方亚洲版官网(中国)有限公司工作,于2008年6月评定讲师职称

2. 2006.7~ 2007.10 兼任本科教学评估办主任

3. 2008.1~2016.12 BAT365官方亚洲版官网办公室副主任、主任

4. 2007.9~ 2010.6 兼任BAT365官方亚洲版官网2007级研究生支部书记

5. 2007.9~2011.9 兼任BAT365官方亚洲版官网本科教学秘书

6. 2012.7~2013.7 兼任公司党委秘书

7. 2018.6~2020.11 参与BAT365官方亚洲版官网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第三级认证

四、主讲课程

1. 中国古代文学

2. 古诗文名篇与中学语文教学

3. 宋词专题

4. 国学概论

5. 经典阅读

6. 中国文化概论

五、研究方向、领域

1. 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文学)

2. 中国古典文献学

六、主要获奖及荣誉

1. 2020年12月获重庆市第十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三):中华传家读本。

2. 2013年获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五):以经典阅读与文化传承为基点,强化老员工博雅素质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3. 2021年获第四届BAT365官方亚洲版官网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四):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与发展

4. 2012年获第二届BAT365官方亚洲版官网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四):以经典阅读与文化传承为基点,强化老员工博雅素质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5. 2017年获第三届BAT365官方亚洲版官网公司产品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三):创新人才国学素养提升的研究与实践

6. 2020年7月主讲“中国古代文学B”获BAT365官方亚洲版官网本科 “线上教学优质课程;

7. BAT365官方亚洲版官网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2018年指导的本科论文获校优秀论文一等奖)

8. BAT365官方亚洲版官网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2008年指导的本科论文获校优秀论文一等奖)

9. BAT365官方亚洲版官网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2009年指导的本科论文获校优秀论文三等奖)

10. 2014.7 获BAT365官方亚洲版官网2012~2014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11. 2012.9 获BAT365官方亚洲版官网2010~2012年度优秀教育工作者

12. 2011.12获BAT365官方亚洲版官网2011年度本科教学优秀管理工作者

13. 2010.1 获BAT365官方亚洲版官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14. 2010.6 获BAT365官方亚洲版官网2009~2010年度实习工作优秀管理干部

15. 2006.5 获重庆市2006年普通高等教育优秀毕业研究生

七、教学科研成果

(一)发表学术论文

1. 占如默:《陶风楼藏杨守敬致倪文蔚手札考释》,《文献》(CSSCI来源期刊),2016年7月第4期。

2. 占如默、张忠梅:《吴宓编译《< 红楼梦>哑剧》考述》,《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CSSCI(2021—2022年度)来源集刊),2021年1月第35辑。

3. 占如默、张忠梅:《〈吴宓留美笔记〉的内容与价值》,《现代中文学刊》(CSSCI(2019—2020年度)来源期刊),2018年10月第5期。

4. 占如默:《杜堮手抄评杜甫诗文底本辨析》,《杜甫研究学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2021年12月第4期。

5. 占如默:《析论杜堮抄评杜甫排律》,《杜甫研究学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2019年6月第2期。

6. 占如默:《明末清初遗民严首升的杜诗接受》,《杜甫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吴怀东主编,中国杜甫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暨杜甫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9年3月。

7. 占如默:《承续吴宓文脉弘扬文化自信——吴宓先生逝世40周年纪念大会暨吴宓学术研讨会综述》,《后学衡》第2辑,2019年10月。

8. 占如默:《承续吴宓文脉 弘扬文化自信》,《世上只有一个吴宓》论文集;九州出版社,2020.4。

9. 占如默:《吴宓的留美经历与比较文学研习》,《吴宓与比较文学研究》(傅宏星主编,论文集),太白文艺出版社,2022年。

10.试谈杜甫“九日”诗(论文),《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1期。

11.隋炀帝诗歌之美质(论文),《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2期。

12.领悟好课魅力,提高教学技能水平(教改论文) 收入《大学课堂教学方法研究》(论文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

(二)出版学术专(编)著

1. 《国学经典·第二课堂》九年级上册编者,2015年7月出版。

2. 《国学经典·第二课堂》九年级上册编者,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

3. 《国学经典·第二课堂》九年级下册编者,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

4. 参编《国学指要》,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9月版。

5. 参编《中华传家读本•经典诗词解读》中华书局,2016年3月版。

6. 参编《中华传家读本•经典古文解读》中华书局,2016年3月版。

7. 参编《中华传家读本•经典诗词诵读》中华书局,2016年3月版。

8. 参编《中华传家读本•经典古文诵读》中华书局,2016年3月版。

9. 参编《杜甫大词典》(编著),2009年。

10.参编《诸子百家箴言》(编著),2012年。

11.副主编:《世上只有一个吴宓》(编著);九州出版社;2020年4月。

12.副主编:《吴宓研究的新拓展和新突破》(编著);九州出版社;2020年3月。

(三)国内外学术会议论文

1. 《杜甫< 八哀诗>褒贬述评》:2016年10月“杜甫文化接受与传播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八届年会”会议论文。

2. 《杨守敬致谭献手札二通考释》:2016年11月“中国古代文学特色文献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

3. 《明末清初遗民严首升的杜诗接受》:2017年10月,“中国杜甫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暨杜甫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

4. 《杜堮“手抄”杜诗文底本辨析》:2019年5月在夔州举行的“第六次杜甫读书会”会议论文。

八、教学科研项目

(一)科研项目

1. 主持教育部社科规划青年项目:“《吴宓留美笔记》手稿整理与研究”(2020年度)

2. 主持重庆市社科规划培育项目:“《吴宓留美笔记》手稿整理与研究”(2019年度)

3. 主持重庆市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负面性批评视角下的杜甫及杜诗接受研究(2016年度)

4. 主持校青年基金项目:韦应物诗歌接受史研究(2008年度)

5. 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韦应物研究资料整理与研究(2013年度)

6. 主研国家语委重大项目:中华经典诵读教育与语文素质、语文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研究(2012年度)

7. 主研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历代论杜诗文整理研究(2013年度)

8. 主研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1980年代以来中国小说的魔幻叙事研究(2014年度)

9. 主研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杜甫评论资料的整理研究(2011年度)

10.主研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天潢贵胄:两宋宗室的政治境遇,文化生态与文学创作(2010年度)

11.主研古委会项目《杜甫研究资料汇编(金元明清)》(2009年度)

12.主研重庆市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南宋中兴诗坛诗学的传承与新变—以中兴四大家为中心(2010年度)

13.主研重庆市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经典古文诵读定篇研究

14.主研重庆市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经典诗词诵读定篇研究(2014年度)

15.主研重庆市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中国古典诗学意象批评史(2015年度)

(二)教改项目

1. 主持2021年校级公司产品改革研究重点项目:信息技术推进师范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为例(2021年度)。

2. 主持校教改项目:BAT365官方亚洲版官网拔尖创新人才国学素养提升的研究与实践(2011年度)

3. 主研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新文科视域下汉语言文学专业“一基础三融合”改革及实践(2021年度)

4. 主研重庆市教改重大项目:老员工经典阅读与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建设(2010年度)

5. 主研重庆市教改一般项目:“中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2011年度)

6. 主研重庆市教改一般项目:海外孔子学院及对外汉语教学2+2项目教学计划及学分制研究(2006年度)

九、学术职务与社会职务

1. 中国杜甫研究学会会员

2. 重庆国学学会理事(2021.12)、副秘书长(2020.12)

3. 重庆市古代文学学会会员

4. 教育部高等公司产品评估中心师范类专业认证秘书(2018-2022)

十、联系方式

邮箱:176496818@qq.com